科普周回顾 | 明亮眼睛,灿烂笑容:专家趣解儿童眼口健康秘籍

2024年11月15-17日,首届上海儿童健康展(CHWF)上海世博展览馆成功举办。展会由博罗那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与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战略合作,得到了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美育专项基金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育与健康产业分会自我保健联盟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的支持。其中,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美育专项基金支持的上海儿童健康专家科普周宣传教育项目共举办了24场科普活动,旨在提升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的认知。

随着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近视、过敏性结膜炎、斜弱视等眼部疾病以及龋齿、错颌畸形等口腔问题日益普遍,给孩子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本次科普讲座围绕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眼科与口腔健康问题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解,旨在提供科学的指导与实用的建议,助力孩子们拥有更加明亮的眼睛和灿烂的笑容。以下为本期科普活动回顾:

眼科领域演讲嘉宾

李芳 女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主治医师

科普主题: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和近视进展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近视关系

过敏性结膜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病因包括环境因素(如尘螨、花粉、PM2.5 等)和个人体质(与遗传有关),症状有眼痒、眨眼、异物感等,还可能并发鼻炎、哮喘、皮炎等疾病。李芳医生针对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及其与近视进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强调了早期诊断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临床上,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依赖于患者的症状描述。为了更加准确判断,医生通常会观察是否有白色拉丝状分泌物或流眼泪的症状,分泌黄色眼屎则更可能是细菌感染的表现。此外,急性过敏反应如眼白突然肿胀,可以采用冰敷或滴眼药水的方法来缓解症状,但关键在于预防未来的反复发作。常见过敏原包括小动物毛、螨虫、花粉等,揉眼会加重症状,可能导致圆锥角膜、眼压升高、角膜损伤等并发症。

李芳医生强调,过敏性结膜炎不仅影响孩子的舒适度,还会干扰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干预来帮助小朋友建立健康的用眼习惯,远离过敏性结膜炎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困扰。此外,研究发现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近视发病率高于哮喘或皮炎患者,但具体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如果有眼睛痒、红肿等问题出现的儿童需要及时就医。

DSC02580-已增强-降噪

邹蕾蕾 女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
主治医师

科普主题:青少年近视防控与控制手段

如今,近视现状严峻,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邹蕾蕾医生的演讲主要围绕青少年近视防控与控制手段展开,内容涵盖近视的定义、成因、危害、现状、发现方法、防控手段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近视是光线成像在视网膜前,其成因包括先天因素(如家族遗传、高中大学才出现近视的家长其孩子近视风险也高)和后天因素(用眼、照明、生活习惯等)。高度近视可引发眼底病变、眼球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即便做了近视激光手术,病理型近视眼底病变仍存在。家长可通过孩子揉眼、眯眼等行为、在家视力表自查、到医院需做扩瞳验光,眼轴,角膜检查等方式来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其中扩瞳验光可区分真假近视,而眼轴变化可提前预示近视风险,其长度比验光度数更重要。

近视防控方法包括 “一多一少一正确”,即多户外活动、少近距离用眼、读写姿势和用眼环境正确,同时要注意避免在晃动车厢、暗处看书等不良用眼习惯,以及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有效的近视控制产品有角膜塑形镜(OK 镜)、功能性软镜、功能性框架眼镜、低浓度阿托品等,它们可单独或叠加使用。最后邹医生强调近视防控需要医生与家长配合以达最佳效果。

GZLF4786.JPG~tplv-9lv23dm2t1-image

倪海龙 先生
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眼科中心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中心
主任

科普主题:有远见、不近视,签赠《孩子的第一本护眼书》

现代社会中,孩子们由于长时间宅在家里或教室里,缺乏户外活动和阳光照射,导致近视率显著增加。倪海龙医生通过诗歌、互动问答和真实故事分享等生动方式传达了近视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眼球因近视而拉长的结构变化就如同“西瓜变哈密瓜”一般,即眼轴长度改变后便无法恢复。因此,预防近视尤为关键。每天至少保证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不仅能减少近视的发生机率,还能促进身体健康成长。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视力保护至关重要。正确的坐姿、适当的照明环境以及定时休息都是避免过度用眼的有效措施。

此外,倪医生通过分享自己女儿的成长经历,证明了合理的户外活动安排与科学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视力,也不妨碍学业成绩。他提出家长们应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而非沉迷于各种兴趣班和额外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DSC03509

张妍 女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屈光二科主任

科普主题:双眼屈光度不一致需要注意哪些?

目前,出现屈光参差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和眼睛发育的不同步可能是主要原因。眼轴长度差异会导致一个眼睛近视而另一个远视。这种状况可能影响视觉功能的发展,如导致弱视或斜视,以及影响立体视觉的形成。张妍医生通过Why、What和How三个维度,讲解了双眼屈光度不一致(屈光参差)的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当两个眼睛的屈光度数相差150度以上时,就属于病理性的屈光参差,这在人群中并不罕见,其发病率可以从3%到20%不等。屈光参差可能导致视力不平衡、视疲劳、头痛等症状,尤其是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严重的患者可能会经历双影现象,即看到两个大小不同的图像,难以融合成单一的视觉体验。

针对如何诊断和治疗屈光参差,张医生强调了专业检查的重要性。一旦发现孩子有视力问题,应尽快进行包括视力、验光、眼压、裂隙灯和眼底在内的全面眼科检查。首次检查时,为确保准确的验光结果,散瞳是必要的。对于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和手术治疗。其中,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选择,但对于高程度的屈光参差,隐形眼镜或手术可能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DSC03717

毛欣杰 先生
上海市东方医院眼视光中心
主任

科普主题:角膜塑形镜是否是近视控制的利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近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中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率分别达到了约33.4%、65.7%和79.1%,这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等严重后果。毛欣杰医生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和个人临床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近视的发生机制、风险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了科学的护眼建议。

近视主要源于眼球的生长发育,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其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和缺乏户外活动是导致近视高发的重要原因。虽然激光手术可以矫正近视,但它并不能消除因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的风险。近视作为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正确的预防和管理来控制其发展。生活行为干预措施包括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轻近距离用眼负担和控制用眼时间。

此外,毛医生详细解释了OK镜的工作原理及其安全性。OK镜是一种硬性隐形眼镜,夜间佩戴后可以在白天提供清晰的视力,同时能够减缓近视进展约50%的速度。对于某些特殊设计的镜片,甚至能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OK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验配,并且要遵循严格的护理和随访要求,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DSC03937

刘红 女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
行政主任

科普主题:关爱斜弱视儿童

刘红医生主要介绍了斜视和弱视这两种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强调了通过定期眼科检查,及早采取合适干预措施的重要性。

斜视是一种双眼不能同时准确注视同一目标的眼位异常现象。除外观困扰外,还可能导致歪头、视力受损甚至引发视疲劳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斜视原因多样,大多为先天性或遗传因素引起,但也有部分病例是由于后天眼部或脑部手术等因素导致。看电视过多或坐姿不正并不会直接导致斜视。大部分情况下,斜视需要通过手术来矫正眼位,从而恢复部分立体视功能。社会上存在许多声称可以通过训练治愈斜视的机构,但实际上国际共识并不认为训练可以有效治疗斜视。此外,斜视手术是一项有着百年历史的安全手术,不会影响视力且麻醉风险极低。

弱视则是一种即使戴上眼镜也无法达到正常视力水平的眼科疾病,通常由屈光不正、斜视或屈光参差等原因造成,尤其远视更容易导致弱视。弱视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对孩子的未来职业选择和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弱视儿童,佩戴合适的眼镜是基础治疗手段之一,同时遮盖疗法也是提高弱视眼视力的有效方法。尽管传统观念认为超过12岁的孩子难以治愈弱视,但通过科学的方法,仍有可能改善这些孩子的视力状况。

DSC04026

口腔领域演讲嘉宾

王畅 女士
赛德阳光口腔
儿童牙科专家

科普主题:健康口腔,健康身体

儿童口腔健康至关重要,牙齿生长有其特定顺序,乳牙约6个月开始萌出,3 岁左右长齐20颗;恒牙6岁左右换牙,12 岁换完通常28颗,智齿萌出因人而异使恒牙数量在28-32颗间,其中需要重点关注六龄齿。王畅医生从牙齿生长的基本知识入手,详细讲解了牙齿生长发育、常见问题及防治等多方面内容。

牙齿健康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家长需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减少糖分摄入,帮助孩子刷牙直到8岁左右,推荐使用含氟牙膏及牙线清洁牙缝并确保孩子每天至少刷两次牙。此外,乳牙蛀牙问题可能影响到未来恒牙的发育。涂氟和窝沟封闭是两种有效的防蛀措施,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到专业诊所进行检查和治疗。

关于牙齿矫正,王医生提到了一些常见的不良习惯,如吃手指、偏侧咀嚼等可能导致的错颌问题。对于有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来说,口呼吸也可能导致面部发育异常,因此需要及时就医。12-16岁是牙齿矫正的黄金时期,家长们应该在这个阶段积极介入孩子的口腔健康管理。

GZLF4026.JPG~tplv-9lv23dm2t1-image

原工杰 女士
上海市儿童医院口腔科
主任医师

科普主题:儿童乳牙及替牙期的早期治疗

原工杰医生在演讲中指出,儿童早期矫治主要集中在乳牙期(3-5岁)及替牙期(7-9岁),及时通过正畸手段预防、阻断和治疗错颌畸形,有助于引导孩子的颌面部正常发育。

乳牙期常见的问题是地包天或兜齿,通常由喂养姿势不当引起,如躺着喝奶等不良习惯。此外,吮吸手指、咬唇等习惯也会导致牙齿排列问题。对于这些情况,建议尽早进行干预以避免后续更严重的错颌畸形。替牙期则需关注牙列拥挤、牙齿间隙、前牙深覆盖等问题,尤其是口呼吸现象可能导致的前牙突出,影响美观与健康。地包天这一较为严重的情况,不仅涉及牙齿位置异常,还可能关联到骨骼发育的问题,需要及时纠正以防下颌过度生长。

除了遗传因素外,不良习惯也是造成儿童牙齿问题的重要原因,培养正确的刷牙方式、避免单侧咀嚼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原医生展示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使用牙套、面具牵引器等。通过分享多个成功案例,证明早期治疗对孩子未来面型美观和心理健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DSC03114
返回新闻中心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