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健康展观察:儿童牙膏市场加速分化,差异化成新看点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科学育儿理念普及,儿童牙膏市场正从基础清洁向专业化场景化加速转型。然而行业在扩张中面临同质化严重价格体系虚高功效宣称失范等痛点,亟需上海儿童健康展儿童健康用品展等平台推动技术革新与精准定位破局。

分龄护齿成核心趋势,精准满足不同阶段需求

精细化育儿观念的普及,推动儿童口腔护理需求向细分化发展。当前,多数品牌将儿童牙膏划分为0-3岁、3-6岁、6岁以上三个阶段,并针对各年龄段的口腔发育特点设计差异化产品。例如,0-3岁阶段注重安全可吞咽和温和配方,3-6岁强调防龋功能,而6岁以上则侧重抗糖酸、护龈等综合护理。这种分龄策略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针对性,也帮助品牌构建专业形象,缓解了同质化竞争压力。

成分创新与功效细分驱动差异化竞争

在基础清洁功能之外,成分升级成为品牌突围的关键。传统氟化物(如奥拉氟)仍是防龋核心,但其添加量和配比的科学性引发争议。与此同时,益生菌、乳酸钙、氨基酸等新型成分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口腔菌群、增强牙釉质保护等领域。例如,部分品牌通过添加益生菌实现“12小时长效抑菌”,或结合水合硅石、木糖醇等温和清洁剂,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与功能性。此外,食品级原料、无防腐剂配方等“绿色健康”标签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卖点。

高价策略与成本压力并存,价值感需进一步验证

当前,儿童牙膏价格普遍高于成人产品,部分国际品牌单支售价可达60元以上,国产品牌也多集中在20-40元区间。这一现象背后,既有研发创新、合规认证等成本上升的驱动,也存在品牌通过“贵即好”心理塑造高端形象的策略。然而,高价并不必然等同于高品质,消费者对成分透明度和功效真实性的质疑日益增加。例如,部分品牌仅强调“含氟”或“奥拉氟活性因子”,却未标明具体含量,导致市场信任度下降。

政策监管趋严,行业需回归科学理性

随着《牙膏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等政策的实施,儿童牙膏的功效宣称受到严格限制,仅允许标注“清洁”和“防龋”功能,且需提供科学依据。然而,仍有企业通过模糊话术规避监管,如以“健齿”“固齿”替代“防龋”,或夸大“专家推荐”“临床验证”等概念。未来,行业需在合规框架内强化研发能力,以真实数据支撑产品宣称,避免陷入营销内卷。

儿童牙膏行业正加速从同质化竞争转向精细化创新。上海儿童健康展不仅为品牌提供了展示最新技术成果的舞台,更成为行业洞察消费者需求、探索差异化路径的重要窗口。上海儿童健康展将汇聚儿科医学专家、口腔护理学者及育儿领域KOL,为品牌提供了与专业群体深度互动的机会。品牌可借儿童健康展这一平台发布针对0-3岁、3-6岁、6岁以上儿童的精细化分龄产品,帮助品牌快速验证产品适配性,优化研发方向。

上海儿童健康展专注于3-16岁儿童,以“大健康·新生态”为主题,儿童医疗保健、健康食品、健康用品三板块亮点纷呈。展会将于2025年11月14-16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让我们把握儿童经济腾飞新机遇,共拓增长新空间!

来源:新浪财经(儿童牙膏,正走出差异化新赛道)

返回新闻中心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