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健康展观察: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全国“走红”,成慢性病防控新抓手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明确提出“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将体重管理上升至国家公共卫生战略层面。自2024年《“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发布以来,上海儿童健康展及儿童医疗保健展业内专家观察到这类新型门诊已从政策倡议迅速落地为全国医疗机构的标准配置,成为“以健康为中心”理念实践的重要场景。

政策推动,肥胖防治迎来“门诊新模式”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数据显示,成年人超重率达34.3%、肥胖率达16.4%,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也分别达到11.1%和7.9%。在此背景下,国家多部门联合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提供涵盖临床营养、运动康复、心理疏导及中医药干预在内的多维服务,实现从单纯诊疗向“医防融合”模式转型。

多学科协作,打破传统“窄门”局限
以往体重管理依赖患者自主行为改变,成功率低。如今,门诊通过多学科团队(MDT)打破这一瓶颈。以安徽省儿童医院为例,该院开设0-18岁体重管理联合门诊,由儿童保健科牵头,联合内分泌、营养、中医等科室,为像12岁的小明这类合并代谢异常的小患者制定系统干预方案,涵盖医疗、饮食、运动及心理支持。

数字赋能,基层网底作用显著增强
政策鼓励家庭医生团队纳入体重管理服务,并借助数字工具提升效率。四川富顺县的家庭医生使用智能健康体检系统,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和“一人一档”管理;湖南推出“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地图”,接入203家机构,方便群众就近获得科学减重服务,有效解决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社会联动,激发全民健康管理意识
体重门诊不仅改善个体健康,更推动企业、社区形成健康共识。辽宁盘锦向企业发送“健康提示函”,将职工体重数据与慢病风险关联,并计划推动健康管理细化至车间/班组;内蒙古则将体重管理纳入职业病防治体系,明确要求职业病防治院独立设置体重管理科,力争2025–2027年间职业人群超重肥胖率年均增幅下降8%。

从“治病”到“促健康”,医患双双受益
随着门诊推广,越来越多群众意识到“肥胖也是病”,主动寻求专业帮助。一批擅长体重管理的医生也在社区中成为“网红专家”,如北京双榆树社区通过医联体引入专家资源,带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门诊正逐步成为凝聚家庭、医疗机构、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关键枢纽,激荡出更广泛的健康促进合力。

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慢性病防控走向系统化、场景化的重要标志。其背后不仅体现了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折射出“大健康”理念正在真正融入政策设计、医疗服务与公众意识。第二届上海儿童健康展将于2025年11月14-16日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以以“大健康·新生态”为主题。届时,沪上知名儿童医疗、心理康复、生长发育、视力口腔等机构,以及全国儿童健康食品、儿童健康用品领域的行业先锋企业齐聚一堂,为3-16岁儿童及家庭提供专业、全面的健康服务。

展会期间,各大权威机构与知名协会将携手业内专家,共同推出系列特色活动,内容涵盖医疗科普、心理健康、儿童科学膳食、AI新科技健康体验等多个主题。展会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为儿童健康领域的服务机构与企业、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最新成果与创新理念的交流互动综合平台,为儿童健康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健康报(“新门诊”凭什么走红)

关键字:上海儿童健康展、儿童医疗保健展

返回新闻中心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