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健康展观察:儿童医疗产业迎政策、市场、模式三重机遇

2024年初,国家卫健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未来十年绘制清晰路线图:明确到2025年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医师数达0.87人、床位2.5张;2035年基本建成城乡均衡、协同高效的服务体系。上海儿童健康展儿童医疗保健展业内知名儿科专家表示:“政策突破不仅体现在资源配置上,更构建了全方位保障体系。”

政策要求每个省份建好1所高水平省级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区,城区常住人口超百万城市按需增设儿童医院,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设置儿科院区。地方层面立法同步升级:2025年8月1日施行的新版《青海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六大保护”为主线,要求学校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建设心理辅导室,建立筛查干预机制,并规定学校周边200米禁设网吧等娱乐场所、100米禁设烟酒彩票网点;同年7月提交的《福建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新增“政府保护”“网络保护”专章,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医保政策亦跟进发力,北京明确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用药及时纳入医保支付,重庆推出婴幼儿签约服务包,创新服务模式。

市场扩张:需求刚性增长与服务网络加速布局​​

政策驱动下,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呈刚性爆发。托幼机构健康管理率先规范化:成都入园入托体检形成标准化流程,包含体格检查、视力口腔筛查、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测等项目,结核病史儿童还需强制结核菌素试验;广东九江镇数据显示,2025年秋季入园体检单日接待量超300人次,健康证明有效期仅3个月。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直接投入也拓展了市场空间,内蒙古对A类(脱贫不稳定等九类)家庭经济困难在园幼儿每年补助2000元,B、C类补助1000元;陕西宝鸡实施“一免一补”(免除大班保教费+困难幼儿每年750元生活费补助),覆盖所有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国家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为引领,构建省市县级儿童医院、综合/中医医院儿科、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的多层次体系,特别扶持中医儿科: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普遍开设儿科门诊,三级医院设儿科病房,门诊设小儿外治室,条件允许可建儿童中医综合治疗区,针对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问题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模式创新:全周期管理与科技赋能​​

在政策与市场双轮推动下,儿童健康服务从“疾病治疗”向“全周期健康管理”升级。重庆推出的“婴幼儿签约服务包”由基层机构免费提供,涵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喂养指导、心理行为评估、眼保健及残疾筛查等核心内容,并推广小儿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治未病”技术,将服务延伸至早期发展。区域协作上,重庆建立“医育结合联盟”,推动疾控中心对托育机构全覆盖疾病防控指导。

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成为创新重点,青海要求学校建立心理问题筛查机制,国家层面则推动综合医院、儿童医院等加强精神心理科建设,提升多动症、孤独症等筛查能力。技术赋能方面,政策鼓励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解决优质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亦被强调,要求优化设施布局,打造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及安全需求的环境。

​​企业战略:把握产业转型的三大机遇​​

面对产业爆发机遇,企业可从三维度制定战略:

  • ​​产品研发精准化​​:针对儿童用药短缺痛点,加大专用药品研发(如不同年龄段剂型),拓展儿童专用医疗器械、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空白领域;
  • ​​服务模式创新化​​:探索“互联网+儿科健康管理”数字平台,集成生长发育监测、疫苗接种、在线问诊等功能,响应政策对智慧医疗的鼓励;
  • ​​区域布局差异化​​:下沉县域市场,与地方政府共建区域性儿童医疗中心(政策要求加强县级医院儿科建设),并为托育机构提供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如疾病防控系统、营养膳食规划),重庆已试点基层机构重点监测在托婴幼儿体格生长,催生第三方专业服务需求。

从北京三甲医院与区县共建远程会诊系统,到各地政策密集落地,儿童医疗体系的变革已拉开序幕。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需求爆发及服务模式创新,儿童医疗健康产业不仅将重塑2.5亿儿童的健康未来,更将催生一个融合医疗、科技与服务的万亿级新生态。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作为儿童健康领域的专业盛会,上海儿童健康展专注于3-16岁儿童群体,将于2025年11月14-16日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开幕。届时,沪上知名的儿童医疗机构、心理康复、生长发育、视力口腔等权威机构,以及全国儿童健康食品、儿童健康用品领域的行业先锋企业将齐聚一堂,全方位展示儿童健康产品与服务。

展会期间,各大权威机构与知名协会将携手业内专家,共同推出系列特色活动,内容涵盖医疗科普、心理健康、儿童科学膳食、AI新科技健康体验等多个主题。展会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为儿童健康领域的服务机构与企业、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最新成果与创新理念的交流互动综合平台,为儿童健康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返回新闻中心
请将手机竖屏观看